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

网站编辑小A 阅读:504 2024-03-27 13:17:47 评论:0

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全国政协专门召开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教育界别协商会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协商会上表示:“教育部将秉持科学的态度抓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委员们共同破解重点难点,逐渐提高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本领。”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同年11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旨在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但从文件精神的落实到取得看得见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还有不少的路要走。”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说。


从顶层设计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真正好转,还有多远的路程?还有哪些关键节点?有没有可操作性强的实用妙招?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权威心理学、身心灵专家及一线教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探讨如何打通关键节点,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期”:青春期的孩子遭遇“脆皮”期父母


“从年龄段来看,小学中高年级到高一年级,是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上官金雪说,这段时间正好是青春期,孩子们会迎来新学段,换到新的学校,面临更多的适应、更大的学业压力,多方面因素叠加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出现。


众所周知,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青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甚至焦虑等问题。


作为身体、心灵、灵性三个方面全面有深度实修经验的身心灵导师、冥想师咕噜吉表示:“家长在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建议的,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氛围。


“特效药”:运动够、睡眠好、有社交


当很多家长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仍然在建设中时,我们还能做什么?


专家给出了一剂“特效药”


“吃好、穿好是很多家长认知中把孩子带好的标准。在咨询中发现,那些有充足睡眠、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的青少年,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和适应性更强,更不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上官金雪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像保证孩子吃饱穿暖那样,从小保证孩子睡够、动够、有社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有力的防护网。


运动,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沟通交流和协作;运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也不再是难事。专家们所说的“特效药”起效了。当然,体育运动的种类很多,不同运动的强度也有高有低,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专家们提醒这剂“特效药”也要在科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孩子成长的事等不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家长、学校、专家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破解青少年的“心”问题。


来源:【日照新闻网】


本文 K19康复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27.124.24.189:19999/?id=74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